骨質疏鬆症

骨質疏鬆症是一種骨骼代謝疾病,患者的骨質下降,引致骨骼變弱和變脆,增加骨折的機會。 


骨質疏鬆症的成因

人體的骨骼是一個動態的器官,除了外表上可見的骨骼長大及增長外,身體會不停製造新的骨組織,而舊的骨組織會被分解及取代,當造骨的速度高於分解,骨質密度便會有正增長;反之當分解的速度高於造骨,骨質密度便會下降。一般來說,骨質於童年及青春期迅速增長,在 30 多歲時達至頂峰,並於青壯年期維持在最高水平;到近 40 歲,骨質的流失開始變得明顯;與此同時,更年期的女性因體內的雌激素下降,會加劇骨質的流失,當骨質流失的速度較正常快時,便會增加提早患上骨質疏鬆症和骨折的機會。


患上骨質疏鬆症的高危因素

當骨質流失的速度較正常快時,或本身的骨質密度偏低,便會增加提早患上骨質疏鬆症的機會。

  • 長者
  • 女性
  • 亞裔及白種人
  • 體重過輕或骨架較小
  • 有骨質疏鬆症和骨折的家族史
  • 不健康的生活習慣,例如:
    • 長期攝取鈣質不足,尤見於有偏食或節食習慣的婦女
    • 吸煙
    • 酗酒
    • 喝太多含咖啡因飲品
    • 過量攝取鈉質(鹽分)
    • 缺乏運動
  • 疾病,例如:
    • 女性的雌激素不足,例如過早絕經 (40歲前)、提前收經(40-45歲)或接受卵巢切除手術後的婦女
    • 內分泌失調病症,如甲狀腺機能亢進
    • 慢性病患者、缺乏維生素D或曾接受腸臟手術的人士
  • 服用藥物:長期服食類固醇或一些影響骨骼新陳代謝的藥物


骨質疏鬆症病徵及併發症

骨質疏鬆症本身並沒有任何病徵,很多時候都是在意外跌倒骨折後才檢查出來,或在身體檢查時發現。若感到痛楚,一般都是由於骨折所致!

骨質疏鬆症患者會因輕微碰撞、跌倒而導致骨折。最常見的骨折部位包括股骨、脊椎和前臂骨;即使沒有任何碰撞,脊椎骨也會漸漸塌陷,令背部變得彎曲,形成駝背及變得矮小。部分患者亦會出現背痛的情況。


怎樣診斷患上骨質疏鬆症

可以通過雙能量X光吸收測量儀 (Dual-energy X-ray Absorptiometry, DEXA) 診斷是否患上骨質疏鬆症及監察治療效果。

檢查儀器透過X光測量骨質密度,測量的部位通常是腰椎或股關節骨。整個檢查過程簡單、快捷且安全,一般在 15 分鐘便可完成檢查,亦不會有任何感覺。

如有需要安排檢查或疑問,可以聯絡我們 。


預防骨質疏鬆症

預防骨質疏鬆症要從年青時做起,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開始便建立足夠強健的骨質。攝取足夠的鈣質和維生素D,健康的生活習慣有助骨骼達致骨質密度頂峰,保持及避免骨質過早流失。

要強健骨骼,便應採取健康生活模式:

  • 均衡飲食,確保攝取足夠的鈣質和維生素D
  • 適量的陽光有助身體製造維生素D,以幫助吸收鈣質
  • 恆常運動,尤其是負重運動(負重運動是指要骨骼負重的運動,例如:太極、緩步跑、急步行、跳舞、網球、羽毛球等)
  • 維持適中體重
  • 避免吸煙
  • 從未有飲酒習慣的人士,切勿誤信飲酒會為身體帶來好處而開始飲酒;如選擇飲用酒精飲品,便應節制以盡量減少與酒精相關的危害
  • 避免飲用過多含咖啡因的飲品,例如:咖啡及濃茶


骨質疏鬆症的治療

如被證實患上骨質疏鬆症,可透過採取健康生活模式來減慢骨質流失的速度。

平衡的飲食以保障攝取足夠的營養如鈣質、維他命D、礦物質等;適當且恆常的運動,預防跌倒;改掉不良習慣如吸煙、酗酒。

雖然現時仍未有方法可根治骨質疏鬆,但是已有多種藥物可用以預防及/或治療骨質疏鬆,這些藥物可減低或停止骨質流失,增加骨質密度,及減低骨折的機會。醫生會因個別情況而建議患者服用鈣質補充劑、雌激素、維生素D、二磷酸類藥物或降血鈣素等。


如有疑問,可以聯絡我們 。

I BUILT MY SITE FOR FREE USING